大部分书都只是选读了其中部分章节。

  • 生命是什么 - 薛定谔

    科学家从物理角度解释生命是什么,非常有趣且有深度的视角,很多章节看不懂,后面再找其他翻译版本来看看。

  • 费曼讲物理:入门

    深入浅出,非常有趣。

  • How to Live 27 Conflicting Answers And One Weird Conclusion

    英文版的心灵鸡汤,大部分都是英文短句,单词量也不大,阅读起来很轻松,非常适合学习英语。

  • 活着回来的男人:一个普通日本兵的二战及战后生命史

    从一个被战争推着走的底层小人物视角讲述二战,即使是导读里面讲的那段吴雄根的经历,也让人唏嘘不已。

  • 江城 - 彼得·海斯勒(何伟)

    这本书大部分内容是在地铁上读完的,听说这本书的美国读者众多,当然中国读者也不少,作为一个四川人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有特别的情感,尤其是描写小人物的生活点滴, 彼得·海斯勒有极强的洞察力,很多主题都比较敏感,三峡大坝,金钱,权力,政治,排外,偏见,虽然视角在重庆涪陵,但很多场景描述至少在四川省范围内来说是极其真实的。何伟也对不同文化背景下认知差异一开始感到困惑,到后面能够融入其中并深切理解,这大至得益于他刻苦学习了中文,特别是地方方言,这非常难得,我对这本书有些自己的看法:

    • 这本书的英文版River Town: Two Years on the Yangtze (P.S.)第一版出版时间是2006年,已经过去了15年,也就是说这本书是中国改革开放后期出版的,中国人在很多方面有了改变,但是如果外国读者忽略了这个事实,可能多少会影响对中国的认识。
    • 从纪实文学角度来说,这应该是继马可·波罗游记之后,另一部外国人对中国人的描写吧,尽管这两本书在结构和形式上有巨大的区别。
    • 如果给何伟更多的时间,他会比我们中国人更了解我们自己,毕竟旁观者清。
    • 不清楚中文简体版,译者是否有添油加醋,因为中文版本有些句子明显很有深度,有打磨过的痕迹。
    • 作为一个中国人,我们时刻要问自己:我们的国家变了吗。
    • “读完这本书后,对一个中国人来说,我成了外国人。”——来至豆瓣网友评论
  • 重来3:跳出疯狂的忙碌

    一个公司老板站在员工的角度讨论如何保持小而美,这和中国主流企业文化大相径庭,背道而驰。遍地都是追逐利益增长的企业,可个体的生命终究短暂。

  • 经济学思维方式(第13版)

    阅读中……